陈学利
发布时间:2012-01-05 14:36:40
来源:中国生物科技信息网

陈学利


公司名称:威高集团
企业家:陈学利
职    位:董事长
公司网址:www.wegojszx.com

 
1988年,陈学利来到镇办输液器小厂时,谁都没想到,凭着借来的2.5万元,他会将这里打造成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基地。  
  2009年,陈学利所在的威高集团,继开发210项自主专利之后,又迎来了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,在全国同行业拥有了话语权。  
  2010年4月27日,从北京领取“全国劳动模范”荣誉的陈学利,马不停蹄地赶赴青岛,牵手中科院,开启了威高创新发展的新时代,他以创新的思路,引领企业走向行业之巅 。
  “坚持科技创新,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,提高核心竞争力,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。”创业之初,陈学利就意识到,一个乡镇福利小厂要持续发展,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和根本出路。彼时的威海,地处一隅,人才稀缺。陈学利创新思路,提出借脑引智,建设一流的研发团队。  
  1999年,中科院长春应用研究所率先与威高“牵手”,成立可降解材料研究项目组,威高获取了源于高新技术的“第一桶金”。  
  此后,产学研结合的喜讯频传: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建大连威高生物技术研发中心,在生命医学材料、生物信息等领域迈出第一步;与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联手建立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威高研发中心,推动威高骨科产品的结构调整;与第三军医大学联合建立西南医院威高研发中心,为威高医疗器械提供强力科技支撑;与四川研发中心、青岛研发中心、武汉研发中心血液中心合作,开发血液净化项目……  
  在威高,有一条恒久不变的硬指标: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5%作为研发经费。“今年预计可投入5亿元专项研发经费,稳定的资金保障为威高推动产学研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”陈学利表示。  
  自主创新需要人才的支撑,陈学利深知,在与科研院所合作的同时,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。国家技术中心、国家工程实验室相继建立,设立企业院士工作站、博士后工作站,聘请博士进站工作;各子公司都建立了研发机构,组建了创新团队;10位院士成为威高的“座上宾”,担任研发顾问……一批业界精英的加入,极大地提升了威高的整体素质,提高了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的能力。  
  但是,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,陈学利认识到,仅满足于低端医疗器械的生产必输无疑,必须以科技创新加快调整产品结构,扩大产业链条,方能在竞争中勇立潮头。  
  2003年以来,威高集团在陈学利的带领下,加快产品结构调整,开发国外垄断的高科技含量、高附加值产品,淘汰竞争力弱的普通产品,目前,公司高端产品的比例达到75%以上,先后建立了心脏支架及心内耗材、留置针、骨科材料、血液净化、大输液、缝合线、医用化工原料等生产基地。目前,心脏支架、骨科材料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0%、20%以上。  
  他以强烈的责任感,投身社会公益事业  
  “企业的财富来源于社会,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,回报社会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。”陈学利坦言,做企业一定要讲良心、忠心和诚心。  
  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,陈学利用实际行动为企业的“三心”文化做出最好的诠释:对内坚持以人为本,对员工生活关怀备至;对外关爱弱势群体,用不同形式向社会播撒爱心。  
  陈学利最早引起人们关注的善举,始于2004年。当得知全市有上千名白内障患者因贫困无法接受治疗时,他决定捐资100万元,与市残联联合发起“威高光明行动”,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手术。  
    2005年8月,威高集团再次捐资100万元,计划用5年时间再助500名白内障患者复明。对这次地级威海市成立以来的最大善举,陈学利却很低调:“贫困病人有困难,我们不能袖手旁观。”  
  2007年3月,鉴于脊柱侧弯在国内发病率较高,因费用昂贵,很多患儿无法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。威高又与中华慈善总会协商发起了“威高爱心工程”,免费提供价值500万至700万元的骨科器械,帮助100个患有脊柱侧弯的贫困患儿挺直腰板。  
  2009年11月,威高集团在陈学利的带领下再行善举,在北京向爱尔慈善基金捐赠100万元,用于贫困地区听障儿童的救助行动。  
  除此之外,近年来,陈学利对企业内部的困难员工也给予了许多特别照顾,仅为解决困难员工的住房就投入上千万元;他还牵挂着敬老院的老人,逢年过节都向田村敬老院捐赠钱物;他还要求集团每年都要招收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,现已接纳残疾人200多人……近年来,威高集团累计为慈善事业捐款捐物近2亿元。  
  对于威高的未来,陈学利表示,威高将继续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,投身公益事业、助推和谐社会建设的脚步也会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而永不停止。

TOP